冬天的夜晚真長,不到六點天就黑了。到了夜晚就不想外出了嗎?夜晚也有夜晚的美好喔,尤其夜晚在街燈房屋燈光的點綴之下,也別有風貌。這次小編來到台南著名的神農街一帶,跟著俠客行文創的陳威廷老師一同夜走五條港文化園區,來場夜晚感光之旅。
傍晚6點,天空已暗,準備出門,起於接官亭,我們開始今日的夜走,接官亭建於1777年,是當年台灣知府蔣元樞所立,是清代台灣的國門,作用是迎接從大陸坐船來台就任的清朝官員。什麼!坐船?這裡不是內陸嗎?讓我們將時光倒流回18世紀,當年台南府城的地圖是這樣的:
地圖取自於五條港發展協會網頁
賣,老闆曾騎著腳踏車環島免費煮紅豆湯給弱勢團體品嚐,威廷老師說這一帶的咖啡店/民宿都很有個性,幾乎每間店都有掛反核旗,只要台北發生大規模遊行這帶的店家大多都店休,為什麼?當然是去台北用實際行動支援啦!慕紅豆的老闆曾講過:「每個人都有權利過他想要過的生活,如果你已經確定你要過甚麼樣的生活,那就應該不顧一切的往那條路前進」!真的是一位忠於自我的老闆呢!
然而五條港的算盤最後仍抵不過時代的變遷,1860年台灣開港後位於外港的安平發展迅速,成為洋行、買辦的天下,位於城內的府城三郊則走向沒落。
媽祖樓,是電影「總鋪師」的重要場景,這座天后宮建於1755年,廟名取為媽祖樓是因為當年有人在工人閣樓內留下來眉州媽祖的香火袋而得名,媽祖樓的廟角有外國人形象的「憨番扛廟角」的交趾陶,下面有用壓克力保護的舊交趾陶,是名藝師葉王的作品,故特別保護。
媽祖樓前面的黑旗,又稱黑令旗,這裡的黑旗跟劉永福的黑旗軍的北斗七星黑旗是沒有關係的!黑旗在台南的廟宇十分常見,其主要概念來自陰陽五行,北邊屬水,顏色為黑,也就是神獸玄武,黑旗的旗桿向前微微下垂,象徵灑水驅離鬼怪。
Y字路是台南常見的都市街景,這是因為台南市歷經多次都市計劃所產生的現象,如這條較狹小的忠孝路是早期的舊路,較寬的康樂街是新開的道路,因此產生了Y字路,這種都市紋理還曾被日本著名藝術家横尾忠則所關注,他甚至探訪了東京23區的Y字路並出了一本攝影集──《東京Y字路》呢!
回到風神廟,夜晚的風神廟化身為全台首座「光之廟宇」,不同於其他廟宇的LED跑馬燈加上外露的燈具,風神廟的燈具是隱藏的,打燈的方式也非正面打光,而是採從兩側斜邊打光,採用暖色的黃光使風神廟更加莊嚴,對面的接官亭也打上了相應的光線互相輝映,現在台南有許多街道與建築已開始重視其打燈方式,如神農街、林百貨、各老屋民宿等等。
五條港地區在清代是府城三郊的大本營,昔日五條河道雖已隱身於地下水道,但穿梭於街道之中,仍可感受到當年府城的生息,接官亭、風神廟、神農街、兌悅門,這區正城與外城間的商業重鎮今日靠著設計與光影重生,轉個彎就能遇見個性小店與老屋民宿,不同於赤崁樓、孔廟、安平古堡等大景點,五條港就是要你用雙腳走入每個小巷,細細感受古都每個時代的輝煌與動人。
【聽旅行 ‧ 台南故事延伸閱讀】
台南山上公益小旅行12/13 走入在地,讓愛流傳
Follow us on Facebook